河南州桥遗址考古发现实证开封“城摞城”

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Admin 2024-08-20 10:58:28 623

唐宋至明清大运河变迁过程清晰可见、北宋堤岸承压着明代桥体、明代道路之上有清代车辙……记者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近4年持续发掘,“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开封北宋东京城州桥遗址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不同时期遗迹遗存,实证开封“城摞城”奇观,见证中国古代城市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

“州桥遗址考古发现遗存丰富,有桥梁、河道、堤岸、神庙、民居、道路、沉船等,物化载体可视性强。地层年代包括宋金元明清不同时期,遗物丰富,上下叠压,层理清晰,不同时期桥摞桥、路摞路,是开封形成立体叠压型城市‘城摞城’奇观的真实再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说。

图为州桥遗址发掘现场

由于战乱和黄河泛滥,历史上开封曾多次被泥沙掩埋,如今城下自下而上依次埋藏着魏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东京城、金汴京城、明开封及清开封6座古城。刘海旺介绍,州桥遗址的发掘,撩开了开封城下“城摞城”的神秘面纱。

图为州桥遗址发掘现场

截至目前,州桥遗址共完成发掘面积4400平方米,发现各类遗存遗迹117处。东侧探方中大运河(汴河)故道遗存特征明显,唐宋至明清时期地层清晰。西侧探方中,宋代堤岸石雕祥瑞壁画保存较好,构成巨幅长卷;明代州桥结构基本完整,青石铺筑桥面,砖砌拱券;桥体上明代晚期金龙四大王庙遗存及民房屋舍清晰可见;明代道路上叠压着清代车辙印。

图为州桥遗址东侧探方大运河(汴河)河道西壁剖面图

“州桥是北宋东京城的文化高地和精神标识,众多遗迹遗存的出土为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和繁荣发展提供了实证,也是中国大河文明的有力见证,揭示了黄河与开封古城共生共存的关系。”刘海旺说。

州桥,始建于唐代,是开封城市中轴线跨越隋唐大运河的地标性建筑。此次考古发掘还明确了州桥在东京城内的地理位置,也首次揭示了北宋东京城内大运河的形态,为研究北宋都城布局提供了重要坐标,为探讨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形态、国家礼仪制度、国家文明发展演变提供了极为难得而珍贵的实物资料。

图为州桥遗址出土文物。从左往右、从上往下依次为北宋青白瓷熏炉、金低温绿釉炉、元白地黑花瓷枕、明青花花卉纹罐、清风景纹杯。

遗址共出土各类文物标本60000余件,其中瓷器标本56000多件,准确反映了运河航运辐射范围,为了解中国古代制瓷业发展、南北交流和社会商业发展状况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目前,州桥遗址清理和保护工作还在进行中。

北宋巨幅石雕壁画再现

“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北宋《东京梦华录》所载州桥胜景日前再现古城开封。记者获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开封北宋东京城州桥遗址出土巨幅石雕祥瑞壁画,为目前我国发现的北宋时期最大的石刻。庞大的规模和高超的雕刻技术,见证了10至12世纪中华文明的发展高度。

“此次州桥遗址出土的巨幅石雕祥瑞壁画,与文献记载高度吻合,再现了北宋东京城繁荣恢弘的历史场景,展示了宋代精美绝伦的建筑雕刻艺术,见证了北宋国家文明发展的高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说。

州桥遗址出土的巨幅石雕祥瑞壁画局部图

巨幅石雕祥瑞壁画对称分布在州桥东侧南北两岸,壁画通高约3.3米,目前已揭露南岸壁画长约23.2米,北岸壁画长约21.2米,雕镌有海马瑞兽、飞鹤、祥云等图案。

“从规模、题材、风格来看,州桥遗址出土的石雕壁画可以代表北宋时期石作制度的最高规格和雕刻技术的最高水平,是丰富和改写宋代艺术史的一项重要发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郑岩说。

400-000-0000 扫描二维码